返回

做梦都想暴富后,我穿成塌房偶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4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的假的,《山月记》我看的时候还在说这个作者真有才,现在告诉我是不是他写的?

    我觉得这事应该是真的,一个学习成绩都不及格的人,凭什么写出这种有深刻思想的文章,就不了合理晓得吧。

    哈哈哈,我这个人从来不带有色眼镜看人,但这件事我站陈有德,娱乐圈偶像都是一群什么人,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爆出来的事情是真的话,我我觉得挺离谱的,这个叫陆清风的搞不好又是人为造神。

    暂时不发表结论,陈有德什么尿性大家都清楚,目前的这些都是他自己猜的,没有拿出实际性的证据。

    ……

    这些都是相对观的评论,还有一些直接就是情绪输出的,陆清风就懒得看了。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它会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例如,某件事情中,事件主角做了一些有争议的行为,在有心人刻意的引导下。

    大众对其就会产生非黑即白的印象。

    复杂的人性就被简单的划分成要么好,要么坏。

    同样一件小事,可能就是无意间发生的,可传到网上,引发大众注意后,经过各种解读,就变得复杂了。

    甚至连当事人都无法理解的程度。

    而这就给了类似陈有德这样的自媒体发挥空间。

    整篇博文看下来,你会发现里面一点证据都没有。

    他只是基于他所发现的一些信息,来得出一个他自己想得到的结果。

    然后再从已经得出的结果逆推,隐瞒一部分现实,来使自己的说法更具合理性。

    例如,在文中他就没说陆清风是通过北大文学杯特招进入的北大,而不是高考成绩考进去的。

    可他直接把不及格的高考成绩和上北大联系在了一起,使自己的阴谋论更有说服力。

    他更没说陆清风在偶像之前成绩不错,出道以后成绩才变差的。

    掐头去尾,只用有利的信息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再用蛊惑性的文字引导大众情绪。

    这就是新闻学的魅力时刻。

    而网络的大数据筛选又会使得对这种话题感兴趣的人刷到这条微博,使事件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而少数能够理智观的人声音也会被淹没,或者根本就不发声。

    那么这条没有证据来支撑的言论就像是变成了真理。

    这个时候,所谓的真相已经不重要了,所有人都上头了,单纯的在输出情绪。

    陆清风食指一点一点戳着自己的下巴,看着这件事的热度一点一点提高,嘴角露出了微笑。

    这种事在很早很早,早到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就有意识的防备了。

    所以,每一个从他手里出去的文章,他都有万全的证据链。

    可他不准备现在拿出去。

    这事说来都可笑。

    当别人开始质疑你时,你越是陷入自证,外界对你的怀疑反而会越来越大。

    解释就变成了掩饰。

    已经形成的那种‘你就是凶手’的氛围会使一切证据的可信度无限变低。

    所以,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自证清白,而是打破这种群体氛围。

    第二个,陆清风自己也想这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

    他想吃下这波黑红流量。

    黑红的底层逻辑是空前的关注度。

    本来默默无名的路人因为其行为引发大众负面的讨论和热议。


第204章(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